五月 20,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全球已經有超過186萬人確診,死亡突破11萬例,防疫如同作戰!為有效在源頭把關、控制疫情,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化科技力為防疫力,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組成防疫快篩團隊,於今(15)日線上防疫科技記者會發表「核酸分子檢測系統」(簡稱「疫開罐」),展現科技力與國人一同抗疫的成果。

透過癌細胞會釋放特定DNA的特性,科學家成功研發出只要抽血一次,就可偵測超過50種癌症的血液檢測法!由於癌細胞所釋放的cfDNA,其內含的甲基與其他一般細胞不同,因此被科學家用來作為檢測指標,發病器官預測準確率高達9成。該團隊表示,將繼續進行微調,提高早期癌症的成功檢測率。

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4小時且需特殊儀器。如何縮短快篩時間並加速檢測的通量,各國均投入眾多心力,盼能獲得重大突破。中央研究院今(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未來若成功量產,篩檢新冠肺炎有機會像流感一樣,15至20分鐘就能迅速得知結果,有效提升採檢量能。

罕見疾病「漸凍症」(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除了約一成病患為家族遺傳,有九成患者的致病原因仍然不明。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俊安副研究員與研究團隊發現,一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稱之為mir-17~92 [1] ,在四肢運動神經元的表現量特別高,卻在漸凍症小鼠發病前顯著減少。

美國研究指出,將人工智慧(AI)與癌症掃描技術結合,對於早期檢測癌症的正確率相當高,比起放射科醫生親手掃描更精確。權威雜誌《自然醫學》日前也精確給出數字:AI檢測可讓癌症準確率提高5%,且假陽性(所謂的誤判癌症)案例數減少11%,學者伊特瑪迪指出,AI在未來醫學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的軟件技術仍不成熟,大量臨床應用仍不實際。

第 2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