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20,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面對新冠病毒的變異及迅速傳播,如疫苗無法提供全面防護,須同時投入治療藥物開發,透過老藥新用則可加速進程,快速讓藥物上線應戰。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及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特聘研究員兼主任等人的研究團隊,透過病毒蛋白活性抑制、細胞及動物實驗驗證,從現有藥物及保健品,找出5種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1]、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之萃取物。

 

人類的遺傳多樣性來自父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與互換。當DNA配對不完美互換時就會發生基因變異。其中,主要催化父母染色體配對與互換的酵素是DMC1。雖然父母染色體的DNA序列很相似,卻不完全相同,但是DMC1可以協助不完美的DNA配對並達成完美的DNA互換。

植物為了順利成長,必須隨時自我調控,增加生存機會。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劉明容研究團隊近期發現植物自我調控的基因表現關鍵,使得植物基因圖譜更加完善,未來可望用來破解農作物基因序列裡的遺傳訊息,進一步了解作物成長如何克服環境不利因素,大幅推進農業生物科技發展。研究成果近期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基因體研究》(Genome Research)。

開發低副作用的鴉片類止痛藥有曙光!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23日發表成果,已開發出一系列比嗎啡更快速、強效止痛,且依賴性及副作用較低的「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也在今年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的肯定,預計最快能在3年內進入人體第1期臨床試驗。

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危險因子,中風患者如果存活下來,26週內會逐漸恢復功能,然而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伴隨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