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20,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癌細胞因為失控快速增生,血液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擴增速度,因此癌細胞經常處於缺氧與養分不足等多重壓力環境中,加上癌細胞進行特殊代謝作用所產生的過量乳酸與氫離子等酸性物質來不及回到血液系統而堆積於細胞外,致使腫瘤組織周遭微環境的酸鹼度從原本正常的弱鹼性(pH 7.4±0.05),逐漸變成弱酸性(pH 6.0~6.9)之特殊現象。然而自從七十年前科學家首度於體外成功培養HeLa (海拉)癌細胞,至今多達千百種以上的不同癌細胞株幾乎全數被培養在正常生理pH 7.4條件下以進行後續研究分析,對於癌細胞如何承受和適應長期存在的酸化微環境壓力卻幾無所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2020年肝細胞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發生人數達90.6萬人,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位原因,約83.0萬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8.3%。

 

長久以來,幹細胞獨特的再生及分化能力,讓其一直是醫療及研究領域的熱門主題。而隨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日漸精進,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簡稱iPSC)的出現,更是快速推進了許多關於再生及個人化醫療的研究,也讓幹細胞在各領域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各位免疫學同好,這次FISS2023 研討會將在3月16至17日將在林口長庚醫院舉辦。 此次邀請到多位世界頂級的免疫學者來台演講,其中包含美國國家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澳洲國家院士的學者、數位在海外任職的傑出免疫學者以及四位國內知名免疫學者發表演講,這樣的陣容將會是台灣免疫學上重要的學術活動。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詳細資訊請見註冊資訊。  

RNA 都會做出蛋白質嗎?科學界發現90%以上的基因體都會表現RNA,其中絕大部分的RNA都不能轉譯成蛋白質-稱之為非編碼RNA,這些RNA對於人類發育與疾病都有很大的影響力,許多研究結果也發現非編碼RNA會調控基因表現,但科學界對新發現的非編碼RNA的作用機制還不甚了解。

肥胖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已知肥胖與很多新陳代謝疾病有關,但為什麼有人胖得可愛健康,有人胖起來慢性病纏身?實驗研究發現,「口型蛋白」(stomatin)在肥胖慢性病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規劃兩大主軸:技術與趨勢,主題包含:美、日、韓、台各國微生物體領域的專家,為我們帶來最新的國際發展進展,同時邀請國內專家於Human Microbiome 和 Non-Human Microbiome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外生技產業與創投觀點分享。誠摯地邀請您於2023年1月7日(六),與我們一起與各國專家學者一同展望微生物體最新趨勢。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胡哲銘副研究員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穎的果凍化細胞滋養層技術,並將其應用優化幹細胞的增生,為組織工程研究以及再生醫學帶來一種新興的細胞培養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兩年有餘,在全球蔓延造成高達5.8億人感染,六百多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在進入人體後主要藉由病毒表面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 S蛋白)與人類呼吸系統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感染細胞,然而正常上皮細胞其實僅表現低量的ACE2蛋白,卻在感染後迅速誘發急性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若能找出它快速傳播的機制,就有機會找到降低傳染的方法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