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4, 2025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再生醫學 可望恢復心臟功能

「再生技術有望幫助心衰竭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日本再生醫學學會理事長暨大阪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外科教授澤芳樹,於17日受邀進行「再生醫學國際趨勢與革命」專題演講時表示,心臟疾病不再需要換一顆心才能延續生命,透過再生醫學,使用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替代已損壞的細胞,幫助恢復患者心臟功能。

 

日本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不斷地減少,但心衰竭患者不減反增,再加上心臟捐贈數量不足,使得心衰竭患者只能默默等待死神降臨。「心衰竭難道只能換一顆心嗎?」澤芳樹表示,為了拯救無法獲得心臟捐贈的患者,日本研究團隊極力於研發用活細胞培養心臟功能。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陳文鐘表示,過去心臟衰竭只能做心臟移植,或是使用人工心臟。心臟移植除了要等待合適的心臟捐贈外,手術風險也很高,而人工心臟則可能因電路發生故障,造成患者隨時喪命等。

 

「胚胎幹細胞裡存有整個身體的設計圖,因此可以分化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澤芳樹表示,過去再生醫學是使用胚胎幹細胞(EScell)的方式進行培植,但由於胚胎已經是一個生命,因此引起許多倫理上的爭議。2006年,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就是可以使用人類的成體細胞培養成類似胚胎幹細胞,不僅一樣可以分化成人體各部位,倫理爭議也較少。「細胞是很聰明的,它們會想辦法適應生存環境。」澤芳樹表示,透過將細胞培養成片狀式的細胞成片,再包裹在心臟外層,細胞成片就會成為心臟的一部分,並藉此恢復心臟的功能。

 

衛福部主任秘書王宗曦表示,台灣同樣高齡化,希望學習日本的再生醫學技術,為國人獲得最尖端技術治療的機會。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貝薈涵台北報導】

Last modified on 週五, 08 二月 2019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