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獎項召集人、中研院院士張文昌表示,唐獎生技醫藥獎除了要有好的基礎研究,也需具備實質的貢獻。從首屆的免疫療法、第2屆的基因編輯至第3屆的標靶藥物,評選時都將對人類實際貢獻,列為重要考量。今年3位得主是基礎科學運用到臨床的絕佳範例,透過釐清癌細胞訊息傳遞機制,阻斷其訊息傳遞路徑、使癌細胞失去養分的標靶藥物,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今日擔任介紹人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表示,三位得主的貢獻,是癌症研究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發現之一,開啟生物學和醫學兩大重要領域,包括致癌基因與訊息傳導領域,以及標靶治療領域,徹底改變我們對致癌機制的瞭解,並且從此翻轉癌症治療的展望,進而造福全人類。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生物學教授杭特,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因其發現致癌基因 src 是一個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扮演著細胞生長與存活的總開關,揭開了細胞內訊息傳遞研究黃金時代的序幕。
德魯克爾與曼德森的貢獻,則充分展現了酪胺酸激酶的這些特性。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所長德魯克爾博士,成功將 imatinib(商品名:基利克Gleevec®)應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推動其臨床試驗的醫師科學家,使 Gleevec® 成為 TKI 標靶治療的先驅。
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個人化癌症治療研究所所長曼德森博士,則利用抗體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來對抗癌症,參與並推動 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Erbitux®)之臨床試驗,使之獲得美國 FDA 核准用於大腸癌與頭頸癌的治療。
唐獎公布記者會後杭特與德魯克爾第一時間分別接受訪問。杭特表示唐獎是公認當今世上重要的獎項,很榮幸與另外兩位得主共同獲獎,並提及唐獎肯定了他們在癌症基礎機制研究的努力,開啓癌症治療的一扇門。德魯克爾則表示得知獲唐獎時,感到難以置信且是「不凡的殊榮」。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官網今日特別發出新聞聲明,提及曼德森表示,唐獎是他莫大的殊榮,鼓勵與彰顯了他與團隊,在癌症治療中的基礎科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重要關聯性。
中研院院士張文昌、龔行健及楊泮池出席今日記者會;楊泮池院士表示,從人類歷史來看,2000年前,癌症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這是一種「非選擇性的治療方式」,2000年後,透過找出癌細胞的弱點,「你可以準確的選擇要使用的藥物」,阻擋癌症所依賴的訊息傳遞途徑,宣告精準治療的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