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19,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結果,一種使用個人自身抗腫瘤免疫細胞的免疫療法的實驗形式可能用於治療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部分。研究發現,許多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可以對他們的腫瘤產生免疫反應,這是這種免疫療法的先決條件,這種療法依賴於所謂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TIL)。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特聘研究員、姜乃榕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陳明晃主任合作研發改良型GS處方與NGS處方,在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及國內四家醫學中心執行臨床試驗。相較於國際標準治療,改良型GS處方具有相似療效但較低之副作用,整體中位存活期12.7個月,而使用NGS處方有高達45%的病患腫瘤會明顯縮小,整體中位存活期長達19個月,且只有6%的病患發生嚴重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改良型GS處方研究論文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Liver International,NGS處方初步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歐洲臨床腫瘤學會(ESMO)胃腸腫瘤年會。

乳癌是國內女性十大癌症第一名,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 (HIFU ablation),又稱「海扶刀」,提供了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的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但仍有長時間手術造成皮膚、肌肉骨骼乃至臟器燒傷的風險。

「罹癌後基因檢測,針對不同大腸癌使用不同藥物,增加存活機率。」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15日的記者會上,陽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過去轉移性腸癌沒有經基因檢測,治療效率不佳,但自6月起健保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如果能發現基因是否出現變異而投藥,可縮短療程、增加存活率。

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持續對國人生命健康構成莫大威脅,但近年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出現一道曙光。然而,癌細胞誘發周邊環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雜亂增生的血管與極化的巨噬細胞抑制了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避免疫細胞監控,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率只有20~30%,因此調控腫瘤微環境就是成功治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