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會後補充,整合平台有倫理的審查機制,會匿名化處理完再交付分析,生物資料庫都是經過提供者同意,不會有隱私的問題。醫院應用的時候需要付費。Biobank計畫需要輔導,要建立一致性檢體標準規格,包括資料安全性、品質處理要求,31家企業都很樂意參與,但還要評鑑企業原本的品質。人體生物資料因涉及隱私問題,台北醫學大學設有倫理委員會,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也設有稽核管理機制。
國內31家人體生物資料庫與各醫學中心30日均派代表出席,期盼未來不僅可活絡整體生物資料庫運用,並可串接健保申報資料、電子病例、癌症登錄、罕見疾病等資料庫,提供台灣醫藥生技研究與精準醫療發展之重要資料來源,加速疾病研究與新藥研發,吸引國外藥廠來台投資,提升台灣醫療照護品質。
各界看好Biobank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表示,過去的資料庫屬於小而美,著重檢體的收集性跟獨特性,Biobank幫助升級成2.0版,資源分配利用會更有彈性,將來會有更多資料庫加入,將是台灣精準醫療啟航的後盾,對未來醫藥生技產業發展大有幫助。
訊聯生技公司董事長蔡政憲表示,《細胞治療特別管理辦法》有完整的制度,短短1年後送件數多達140件,產官學研結合的力量很大,震驚整個亞洲都過來考察,刺激產業界思考能做些什麼,1+1+1+1的整合將遠大於4,不只在應用上能產生作用,在資料庫的建立也有刺激的效果。
AI Lab創辦人杜亦謹表示,資料庫的競爭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未來精準醫療要做到資料創新、算法創新、體驗創新。現今資料像石油般源源不絕,算法上用AI mindset處理全基因定序資料,台灣有4,800萬筆資料,其中有1,000萬個從來沒看過的病例,在全世界是很重要的參考數據,對標靶治療有很獨特的研究價值。
杜亦謹說,全基因定序資料共993組,有940個是健康的人,其中有些人有遺傳性疾病,或在用藥時會有特殊反應,很多人平常以為自己健康,但在用藥時可能發生異常。與會者可以思考,Biobank如何增進疾病照護或遠距醫療,畢竟全世界醫療有1/3費用都用在醫療保險,醫病關係更需要體驗的創新。
醫藥生技生態永續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我國雖於2010年通過《人體生物資料管理條例》,作為生物檢體收集、處理及運用之法律規範,迄今已核准31家,但規模大小不一,且申請程序繁複、缺乏統合,以至於運用效益有限。精準醫療、再生醫學及智慧醫療為全球各進步國家之發展重點,而具一致性與品質的生物檢體及其衍生數據,則為生醫創新與產品開發的關鍵因素。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遂邀集中央研究院、衛生福利部、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等部會,結合31家生物資料庫、46萬名參與者、450萬件檢體,及各大醫院共同參與,將可創造醫藥生技完善的永續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