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tics,IVD)是透過非侵入檢測方式,檢測生物樣品(血液、尿液和組織)來診斷、監測、篩選和評估個人疾病和健康狀況,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根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2021年後疫情時代,全球IVD產業營收達到980.4億美元。後續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以及慢性與感染性疾病盛行率的增加、開發中國家人民健康意識的抬頭,預測2021-2026年,產業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為2.9%。
對於傳統治療方式無效的急重症病人欲尋求其他醫療管道者,先進國家除了參與人體臨床試驗之外,莫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著重於應用醫療創新以拯救生命。衛福部為呼應此一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重新檢討2018年衛福部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下稱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之經驗,並參考美國「right to try Act(嘗試權法案)」重要的核心精神,在限定情况下,擴大病患的個人自由和代理範圍,制定「再生醫療法」草案。
癌症細胞療法大突破,可用於實體腫瘤癌(乳癌、肺癌與大腸癌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附醫)院長周德陽4/06日宣布,他們研發的「CAR.BiTE-γδT免疫細胞治療」將於年底進入人體試驗。周德陽說,相較傳統CAR-T療法需自體培養細胞、成本高昂,新療法可異體培養,且抗癌能力比較強。
為推動創新藥物傳輸技術與新劑型新藥與國際鏈結,特安排新技術研發、免疫治療、細胞膜奈米藥物載體傳輸、醫學影像、RNA主動標的、免疫調節新劑型、臨床實驗結果、商業合作契機等主題,包括有: CAR T cell therapy, stem cell therapy, mRNA/nucleic acid delivery, genome-editing machinery, molecular imaging, immunotherapy, LNP/exosome delivery vehicles,議題非常精彩,敬邀參加!
台灣抗體協會、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財團法人台北市林榮耀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協辦,將於2023年5月26日至27日(星期五、六)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C棟2樓國際會議廳舉辦「2023 ATC抗體藥物研討會暨第18屆前瞻生物醫學科學新知研討會」。26日將聚焦各特色抗體藥物開發者由醫療需求出發,觀察全球市場發展概況,並針對新興抗體藥品的開發策略進行分享,同時就mRNA疫苗與藥物、抗體藥物、細胞治療等不同領域探討抗體應用,期能激盪出更多與會者對於新興抗體藥品之開發靈感;27日之半日研討會,將聚焦生物醫學於產業創新,並邀請講師進行學術生涯分享。
經濟部於3/13日舉辦「全球首創ADC雙效抗癌藥物」記者會中,宣布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研發出新一代可搭載2個小分子藥物的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抗體藥物複合體)抗癌新藥,另外其中關鍵之ADC鍵結技術-「三甘露醣(trimannosyl)鍵結技術」亦技轉給國內原料藥龍頭旭富製藥集團投資的嘉正生技,授權金高達6.9億元。
已知腸道菌組成會受到人類寄主之年齡、性別、用藥乃至疾病之顯著影響。這群住在我們腸道中的微小房客,是否有可能反過來調控人體的荷爾蒙組成,進而影響我們的生理、發育甚至行為?
亞太胞外體學會大會(APSEV)將於 2023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1 日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舉辦,聚集來自日本、韓國、 澳洲、紐西蘭、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的產學研菁英, 國內外共同探討從基礎科學、臨床應用到新興趨勢等胞外 體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