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23,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全球CAR-T細胞產業之發展概況

自2017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第一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上市後,因其在血液腫瘤的治療效果驚人,除顯著的提升了患者的存活率外,亦於血液腫瘤的治療上帶來治癒的可能性,因而帶動了CAR-T細胞治療的熱潮。
 

自2017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核准第一個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上市後,因其在血液腫瘤的治療效果驚人,除顯著的提升了患者的存活率外,亦於血液腫瘤的治療上帶來治癒的可能性,因而帶動了CAR-T細胞治療的熱潮。根據GlobalData資料,截至2022年9月為止,全球共有7項CAR-T細胞治療產品取得上市許可,其中6項首次於美國FDA取得上市許可,1項則是在中國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被核准上市。



一、目前全球已有7項CAR-T細胞治療產品上市,其作用標的及適應症持續擴增

目前取得美國FDA上市許可的產品包括2017年上市Novartis的Kymriah及Gilead Sciences(併購Kite取得CAR-T細胞治療技術及其產品線)的Yescarta;2020年上市Gilead Sciences的Tercatus;2021年上市Bristol Myers Squibb(後簡稱BMS,併購Juno取得CAR-T細胞治療技術及其產品線)的Abecma、Breyanzi;2022年上市Janssen的Carvykti。而2017年藥明康德及Juno合資成立JW Cayman Therapeutics(藥明巨諾),其所開發的Carteyva,則是在2021年被NMPA核准上市(表1)。



分析此7個上市產品的作用標的,其所針對的標靶皆為B細胞上的抗原,作用標的由一開始的CD19,逐漸擴展至BCMA及CD20。而新的作用標的也使CAR-T細胞治療產品可望擴充適應症,增加治療領域。目前上市之7個產品,所布局之適應症皆為血液腫瘤,目前尚無針對實體腫瘤治療之產品取得上市核准,但因作用標的擴展至BCMA,因此適應症亦由淋巴瘤擴充至骨髓瘤。
 

表1 全球已上市之CAR-T治療產品

圖1 TexCoat G4

資料來源:GlobalData;DCB產資組ITIS研究團隊整理(2022.09)
 

二、研究人員透過改善細胞運輸及浸潤不佳、以及免疫抑制微環境等策略,使CAR-T細胞治療產品未來可應用於實體腫瘤治療

Kymriah於2017年取得美國FDA之上市許可後,多個血液腫瘤CAR-T產品接續上市,且因CAR-T細胞治療產品於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反應顯著且持久,以第一個CAR-T受試者Emily Whitehead為例,其接受治療至今已超過10年,但當年輸入體內的CAR-T依然存在,CAR-T也因其在血液腫瘤治療的成效顯著,進而成為近年深受矚目之癌症新療法,吸引越來越多廠商投入開發。然而,CAR-T細胞治療產品雖在血液腫瘤的治療展現成效,但在實體腫瘤的治療仍待突破,研究人員及廠商持續開發及試驗合適的實體腫瘤治療標靶,此外,實體腫瘤周圍的環境以物理屏蔽的方式,阻止CAR-T細胞治療產品到達腫瘤細胞的位置,而免疫抑制則使CAR-T細胞治療產品失去作用。

因此,除了作用標靶之外,CAR-T細胞治療產品治療實體腫瘤面臨之主要問題,包括:細胞運送及浸潤不佳使CAR-T細胞治療產品無法到達腫瘤細胞,以及免疫抑制微環境使CAR-T細胞治療產品無法執行細胞毒殺之任務。為突破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應用限制,研究人員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包括CAR-T細胞治療產品與其他療法合併治療,或採用創新的CAR工程以改善其抗腫瘤效果及擴大臨床功效。以下分別介紹細胞運輸及浸潤不佳、以及免疫抑制微環境對於CAR-T細胞治療產品應用於實體腫瘤治療之限制,及相關因應對策。



(一)細胞運輸及浸潤不佳

與血液腫瘤相比,實體腫瘤之CAR-T細胞治療因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及腫瘤物理屏障,如:腫瘤基質等,限制CAR-T細胞滲透及移動,影響CAR-T細胞治療對實體瘤之療效。目前可改善相關限制之策略為使用局部注射,直接將CAR-T細胞注射於腫瘤處,以此克服腫瘤的物理屏障,並可減少CAR-T攻擊帶有標靶之正常細胞、降低毒性(on-target off-tumor toxicity),以增加CAR-T治療對實體腫瘤之療效。相關策略已於臨床前試驗證實,給予乳癌腦轉移及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腦室內注射標靶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及IL13Ra2(Interleukin 13 Receptor Subunit Alpha 2)之CAR-T細胞,具有良好之治療效果,且相關研究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雖局部注射CAR-T細胞對部分癌症具有良好之治療效果,但相關治療效果將僅限於單個腫瘤病變或寡轉移性癌症。因此最近研究透過於CAR-T細胞上表現可結合或與腫瘤相關趨化因子之受體,可顯著改善CAR-T細胞之運送,有研究顯示經修飾表達CXCR2的整合素αvβ6-CAR-T細胞及過度表達CXCR1或CXCR2的CAR-T細胞之運輸能力皆顯著改善。另阻止CAR-T細胞穿透腫瘤之物理屏障基質,其主要由細胞外基質組成,CAR-T細胞需要降解其主要成分HSPG(Heparin Sulfate Proteoglycan)才能進入腫瘤,而經工程改造表達HSPG降解 (Heparanase)之CAR-T細胞具有較強的腫瘤浸潤及抗腫瘤活性。亦有研究者發現在動物模式中,標靶FAP(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的CAR-T細胞透過減少腫瘤纖維母細胞表現,增強其對腫瘤之細胞毒性。從上述例子來看,未來若想將CAR-T細胞治療之疾病應用擴展至實體腫瘤及轉移性癌症,需開發創新的載送策略,以提高細胞治療之腫瘤穿透性。



(二)免疫抑制微環境

在腫瘤微環境中,許多具有與免疫抑制作用相關之細胞會浸潤到實體腫瘤,包括: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及調節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這些細胞會與癌細胞刺激促腫瘤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及生長因子的產生。另免疫檢查點路徑如:PD-1(Programmed Death 1)或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亦會降低抗腫瘤免疫能力。此外,CAR-T細胞於實體腫瘤治療時,造成其治療反應不佳的重要原因為T細胞擴增不良及T細胞維持期短,研究推測這種T細胞耗竭是由多種免疫抑制途徑所造成的。因此CAR-T細胞治療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治療被認為是具潛力之改善策略,CAR-T細胞浸潤以及PD-1/ 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阻隔劑可幫助維持T細胞的持久性及功能,但需了解即便以CAR-T與免疫抑制劑合併治療可能還不足以誘導T細胞浸潤和效應功能,所以將CAR-T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其他免疫療法或治療策略結合治療仍待開發,以治療複雜血液腫瘤及實體瘤。

近來亦有研究人員設計對免疫抑制因子具有抗性之CAR技術,另一有趣之策略為對CAR-T細胞進行工程改造,以分泌刺激性細胞激素的,對CAR-T提供免疫刺激訊息,從而增加T細胞的存活、增殖及抗腫瘤活性,以平衡腫瘤微環境。



三、小結

實體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特性,一直是CAR-T療法無法於實體腫瘤中取得進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此條件下CAR-T除了無法進行擴增外,亦會造成T細胞耗竭,導致其治療效果有限,而為降低腫瘤微環境所帶來的免疫抑制,已有臨床試驗導入PD-1/ 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R-T進行合併療法開發,希望可以此降低免疫抑制效果,進而達到實體腫瘤治療的效果。



除了搭配免疫檢查點藥物以對抗實體腫瘤微環境外,也有研發單位或廠商嘗試以活化CAR-T等方式,以此克服實體腫瘤中的免疫抑制,例如利用設計出可分泌細胞激素IL-15(Interleukin-15)的CAR-T,此CAR-T可持續分泌IL-15、再以此活化並擴增CAR-T細胞,以此對抗免疫抑制。此外亦有廠商導入疫苗概念,於CAR-T治療同時將標靶目標的抗原送入抗原表現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中,藉由APCs所表現的抗原,吸引CAR-T與之結合,進而由APCs刺激活化並擴增CAR-T細胞,以達到實體腫瘤治療之目的。為能達到抑制實體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產業與學研單位目前仍在嘗試多種不同治療策略,以此突破CAR-T於實體腫瘤治療的瓶頸,這些策略亦可提供國內CAR-T廠商參考,以此接軌國際CAR-T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 經濟部技術處

Last modified on 週二, 18 七月 2023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