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03, 2025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STEMCELL Technologies Inc. 和 PBS Biotech Inc. 宣佈建立供應合作夥伴關係,通過 STEMCELL Technologies 為希望擴大人類多能幹細胞 (hPSC) 培養規模的研究人員提供PBS-MINI 生物反應器。通過實現可靠且可擴展的 hPSC 懸浮培養,這種夥伴關係將幫助科學家獲得推進研究所需的細胞數量和質量。

 

培養大量 hPSC 的常見障礙包括傳統 2D 培養物的表面積限制,以及在 3D 培養物中實現錨定依賴性和剪切敏感人體細胞理想生長條件的挑戰。PBS Biotech 提供可擴展的低剪切生物反應器系統,用於高通量、基於懸浮液的 hPSCs 培養,通常作為聚集體生長。這種創新儀器使研究人員能夠快速可靠地獲得大量懸浮的 hPSC 聚集體,同時為下游分化和其他應用保持高活力和細胞質量。

根據2019年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研究指出,製藥產業的碳排放濃度比汽車產業高出55%;另根據2021年My Green Lab的The Carbon Impact of Biotech & Pharma: A roadmap to 1.5°C研究調查指出,生技製藥產業年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約為1.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ytiva 和拜耳正在合作開發第一個用於異基因細胞療法的模塊化端到端製造平台。隨著細胞療法從實驗室發展到臨床,兩家公司已經啟動了多年開發協議,並正在加緊提供製造解決方案以滿足全球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

癌症轉移可說是癌症治療最棘手之問題,同時也是癌症患者之主要死因,而酸化的環境有利於癌症轉移。癌細胞為了快速分裂,常利用步驟較少產能效率較低的無氧糖解快速產生能量,而非步驟較複雜但產生能量較多的有氧糖解,這種特殊代謝現象稱為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癌細胞可利用無氧糖解之代謝產物作為細胞增生分裂的原料,代謝產生的乳酸還會酸化腫瘤環境幫助癌細胞轉移,因此如何抑制癌細胞的無氧糖解作用,成了癌症醫療的關鍵問題之一。

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尤其當癌症進入晚期、發生轉移時,更是棘手難以治療。為提升癌症治療效果,去(110)年起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羅氏大藥廠積極與醫療機構聯手,開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提供六大晚期癌症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讓病友治療前先檢測,提升治療精準度。國衛院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NBCT) 於7月30日舉辦「癌症治療新紀元-精準醫療工作坊」,數十個癌症病友團體前往聆聽精準醫療參與方案。

保瑞藥業(6472)宣布以大分子生物藥CDMO為主力的子公司保瑞生技正式成軍,該公司並獲台新健康基金與泰福生技創辦人趙宇天共同投資,保瑞同時公告保瑞生技以5千萬美金(約新台幣15億元)取得伊甸生醫CDMO業務在台資產,包括台灣廠房、實驗室與全數人才庫,同時與伊甸生醫簽訂MSA代工協議,除伊甸自有生物類似藥產品組合生產與代工外,既有客戶訂單未來也將一併由保瑞生技承接。

胰臟癌號稱沉默的殺手,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與不適,一旦發現,多已進入癌症後期或轉移擴散,即使接受手術的治療,仍有80%的患者在術後復發,在治療上十分棘手。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參與癌症進展的機制,才能制定新的治療策略。

CAR-T療法屬於基因治療政府於107年9月6日發布並實行「特管辦法」,新增了細胞治療技術執行規範(包括自體NK細胞、DC細胞、CIK細胞等免疫細胞治療),意味著台灣的細胞治療技術將能依法執行,應用在需要的國人身上,同時也刺激了台灣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然而CAR-T細胞屬於基因改造細胞,雖然效果卓越,但也屬於高風險的治療,所以目前並沒有包括在「特管辦法」的範圍內。因為有臨床復發難治病人的迫切需求,未來應將CAR-T療法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

手搖飲店充斥大街小巷,人手一杯含糖飲料,成為台灣街頭的日常風景。過量的糖分攝取已經被國內外證實與多項疾病息息相關,基因體研究中心由李文華院士和胡春美助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曾於2019年細胞代謝期刊發表,胰臟細胞處於高糖環境,容易引發DNA損傷而造成致癌KRAS基因的突變,進而啟動癌化(研究報導: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

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 (Hugo von Mohl) 在1835年首次觀察到細胞分裂後,過去180年來,大家只知道兩種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透過製造新的細胞,讓生物體的發育、生長與繁殖成為可能。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在研究斑馬魚發育時,意外發現另一種獨特的細胞分裂方式,其分裂過程不需要進行遺傳物質(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分裂」,於今(111) 年4月登上知名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並獲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