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3,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罹癌後基因檢測,針對不同大腸癌使用不同藥物,增加存活機率。」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15日的記者會上,陽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過去轉移性腸癌沒有經基因檢測,治療效率不佳,但自6月起健保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如果能發現基因是否出現變異而投藥,可縮短療程、增加存活率。

中國醫藥大學開發出抗變種病毒防疫中藥!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抗新冠科研究團隊,運用新組建之分子細胞快篩平台,開發出對抗印度、英國以及南非變種病毒的抑制劑雙硫侖(Disulfiram)的「抗冠方劑」具可阻斷變種病毒入侵的高潛力。

老祖先早就見識過新冠肺炎?英國與澳洲科學家公布最新初步報告,最早2.5萬年前東亞地區就曾出現新冠病毒並持續至5,000年前為止。雖然目前東亞地區受新冠肺炎疫情致死病例相對其他地區偏低,但科學家指出,這僅能證明基因確實會影響個人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方式,無法證實東亞人已具備免疫能力。

研究指出,有79%抗肥胖藥物服用後會有腸胃不適的問題。國家衛生研究生醫工程羅履維研究員研究團隊22日發表「中孔洞奈米材料」(MSNs,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透過在藥物傳遞上應用的優勢,可減緩服用抗肥胖藥物後,胃腸道的不適及最常見的包括軟便或油便等副作用。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所長陳立宗30日表示,專為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病人所研發的化療複方(SLOG),能有效降低血液毒性副作用並延長整體存活期至11.4個月,已完成第I/II期臨床試驗。

藥物基因研究再突破,找到磺胺類抗生素的過敏基因!長庚醫院研究團隊13日公布研究成果,確認磺胺抗生素過敏的特殊基因型(HLA-B*13:01及相關基因型),帶有此特殊基因型的人使用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比一般人高出45倍過敏風險。鐘文宏醫師表示,研究成果未來可應用於磺胺類抗生素的用藥篩檢。

「《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將成為蔡總統驅動台灣次世代產業成長的施政藍圖!」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定調「精準健康」為主軸,透過完善生態體系、整合創新聚落、連結國際市場及推動重點產業等4大主軸推動生醫創新,「生醫產業將成為未來5+2及6大核心產業中的要項!」

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無處安身」,導致防護力逐漸降低。台灣衛福部建議國人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變異,且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可能下降。近期埃默里疫苗中心研究季節性流感疫苗保護力隨著時間下降的原因後發現,其關鍵在於新生成的漿細胞無法在骨隨中找到「定居」之處。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團隊研發出新藥CMS121,已證實能改善小鼠因阿茲海默症所引起的失憶症。該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漆黃素CMS121,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進行治療,經實驗證明,能促進小鼠的記憶力,並延緩腦細胞的退化,將進入人體臨床實驗。

武裝T細胞技術可快速量產腫瘤專一性T細胞,達成治癒癌症的最佳化T細胞治療法。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於6日共同舉辦研發成果聯合招商媒合會,發表 14項臨床創新研發技術,期許藉由這次活動,為產業界、學研界建立多方交流管道,加速台灣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