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治療新契機!由中研院院士陳鈴津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原本癌症治療的目標物是蛋白質,但癌症種類多變,現有免疫藥物無法全部概括。團隊發現癌細胞表面有GD2、Global-H2醣類可以做為新免疫療法的標靶。陳鈴津1日表示,團隊會繼續尋找更多標靶,讓人類有更多方法抗癌。
心臟組織、血管皆可列印?以色列科學家15日發表研究成果,他們利用3D列印技術印出具有完整組織與血管的心臟。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離真正心臟還有一段距離,但在醫療界也是重大突破,未來可應用到器官移植等領域。
科學家發現用氧化鈷染色的玻璃,能夠達到強大的抑菌效果!英國的一組團隊發現,利用氧化鈷製成的「生物活性磷酸鹽玻璃」,能夠有效殺死抗藥性極強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若成功量產,有望成為許多醫療器材的材料,並大幅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老年痴呆未來可能有救!西班牙新研究發現成年人大腦仍會持續生成新神經元,由於阿茲海默症患者與老年者的記憶力下降與海馬迴有關,通常是神經元衰老退化後,無法產生夠長的記憶在腦海。但這項產生新神經元的新發現,讓科學家能繼續找:老年記憶損失是因身體抑制新神經元的生成,或是其他原因?若能找到原因,就離治療老年痴呆的解答不遠。
比他汀類還好,新款降血脂藥物副作用小!過往美國最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血脂類處方藥他汀類(Statin),一直都有副作用的傳聞,服用後可能產生抑鬱症、肌肉酸痛等。有學者14日於醫學雜誌指出,新款降膽固醇藥物對人體更為安全,而且也維持原本的降膽固醇能力,有機會成為未來抗心臟病的最佳藥物。
英國一項新研究,有望將複雜且耗時的敗血症篩檢從3天縮短為3分鐘!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柯瑞根教授的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微小電極,能夠在短短3分鐘內檢測出敗血症中的顯著因子IL-6蛋白。若此研究最終成功,有望協助醫生掌握敗血症的黃金治療時間。
英國斥資4000萬英鎊,打造模擬出人體切片的虛擬實境(VR)模型!劍橋醫療團隊日前宣佈,建立模擬人體腫瘤的VR模型,透過採集患者病變部位的樣本,能「穿透式」觀察細胞,便於醫界掌握癌症「走勢」,並研發新療法。
科技研究再有新進展,未來可望用於再生能源及豬瘟疫苗等研究!行政院於25日舉辦傑出科技貢獻獎頒獎典禮,由工研院的洪煥毅及中研院的吳漢忠獲得此項殊榮,分別是廢液晶材料的回收處理,及登革熱、癌症的治療研究。賴清德在頒獎時期許得獎者,能將研究用於光電面板處理及豬瘟疫苗等方面,造福社會大眾。
基因檢測開啟癌症治療新選擇!生物醫學科技專家李鍾熙表示,精準醫療應用飛快,目前基因檢測和免疫治療已開啟對抗癌症的新療法。另外,精準醫療領域也從治療擴展到了保健,相關單位正著手採集環境數據,將有助了解並調整民眾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