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1,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基因體研究中心黃雯華老師的研究團隊發現,Desmoglein2(DSG2)(一種橋粒蛋白,可增強細胞之間的粘附)的表達與乳癌的不良預後和復發率高度相關。在乳癌進展過程中,DSG2的表現量會隨著微環境中的氧氣濃度,呈現動態變化。這些發現揭示了DSG2在乳癌轉移所有階段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治療乳癌轉移的治療標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PNAS期刊。
台灣癌症免疫治療研究又有重大進展!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研究發現,“Galectin-9 與PD-1相互作用以調控免疫T細胞(簡稱T細胞)死亡可作為癌症免疫治療之靶點”,也就是活化人體免疫系統主力T細胞殺死癌細胞之能力,為癌症免疫機制提供了嶄新視角,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肺癌是全球及臺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腺癌患者逐年增加。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周玉山研究員、施柔合博士後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組織裡的非編碼核糖核酸「PTTG3P」表現愈高,會使癌細胞加速成長,在小鼠實驗中也證實會降低存活率;PTTG3P高表現量的肺腺癌病人,也對臨床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產生抗藥性。周玉山表示,此發現可作為化療用藥參考,有助於延長病人生命。
聽到癌細胞轉移,許多人都會大驚失色,因為這正是導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因。然而,癌細胞為何會由靜轉動,學界至今仍在探索中。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周玉山研究員長期探索與癌細胞轉移有關的基因:PSPC1。近期,周玉山和藍耀東博士後研究員進一步發現其中致癌原理:PSPC1的異常表現將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英雄變反派」,並產生癌細胞轉移等一系列致癌效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徐欣伶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瞭解MCT-1致癌基因的致病機轉。硏究發現,MCT-1致癌基因在各類預後不良的侵襲性乳癌組織呈現高度活躍的表現,推測該基因具有顯著的致癌性。徐欣伶副研究員表示,MCT-1致癌基因高度表達擾亂了正常乳腺管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會刺激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侵襲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invasion),造成乳腺細胞進一步惡化與異常增生。
如何預防癌細胞轉移,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頭頸部腫瘤範圍涵蓋顏面、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及頸部,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瑛芝研究員、臺北榮總醫師暨陽明大學教授楊慕華研究頭頸癌轉移,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習性,並由claudin-11蛋白扮演糾集群眾的角色。這種習性就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活,與其單槍匹馬闖天下,不如群聚遷徙來得力量大。
胰腺癌的關鍵原因是糖代謝異常!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李文華院士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避免攝取「高糖」可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本研究成果已於今(108)年3月7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