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17, 2025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台灣化學產業協會(TCIA)年度盛會:「2021年台灣化學產業高峰論壇暨展覽會」即將在2021年9月1日登場! 本次大會主題:「永續發展領趨勢,化學材料創新機(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Green Solutions, Opportunities and Perspective)」。

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持續對國人生命健康構成莫大威脅,但近年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出現一道曙光。然而,癌細胞誘發周邊環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雜亂增生的血管與極化的巨噬細胞抑制了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避免疫細胞監控,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率只有20~30%,因此調控腫瘤微環境就是成功治療的關鍵。

雖然CAR-T細胞療法十分有潛力用於血液腫瘤治療,但自體CAR-T細胞療法需要為每個病患量身訂製,製造與治療間的物流增加了醫病間的不確定性與複雜性。且自體CAR-T迄今仍有許多缺點待改善,例如製造成本高昂、某些病患的T細胞容易製造失敗以及目前製造過程約需3週,這些缺陷加深了病患可獲得治療的時間壓力。

管控下疫情漸受控制,但距疫情前正常生活仍有差距,目前已有數個COVID-19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而上市,其中最受矚目的疫苗非Moderna及BioNTech所開發之兩個mRNA疫苗莫屬,這兩個mRNA疫苗的上市也開啟了mRNA臨床使用的大門。

在癌症研究中,α-烯醇酶 (α-enolase, 又稱ENO1) 被發現高量表達於癌細胞。近期,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證實ENO1也存在癌細胞的細胞膜上,並且掌握了ENO1如何促進肺癌細胞生長與轉移,以及如何阻斷這項機制。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1]。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

台灣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研發團隊,在政府支持下,共同研發出一可精準、簡易、快速有效的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人體有效中和抗體數值試劑,試劑未來可協助已染疫或施打疫苗後民眾自我檢測出是否確實具有中和病毒抗體的能力,讓民眾免於擔憂是否具有被感染或感染他人之危險,並將可有效做為未來各國政府管制民眾生活及邊境管制開放時,重要檢測參考數字之一。

免疫療法近年來在癌症臨床治療上帶來了新的契機,其中免疫細胞療法為極受矚目並被廣泛應用的治療方向,中研院生醫所的胡哲銘副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細胞水膠化技術,成功製備可長期保存並可調節呈現抗原的水膠化樹突細胞,並利用此技術提昇抗癌免疫細胞治療的成效。本研究已於6月7日刊登於<尖端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首次由軍方與研究單位,結合國內生技公司共同開發的COVID-19抗原快篩試劑獲得食藥署的專案製造許可,以供國內緊急公共衛生使用。台灣奈米碳素公司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技轉授權,利用高度專一性辨識新冠病毒核殼蛋白不同抗原決定位的單株抗體群相互配對,研製出新冠病毒側流式免疫檢測快篩試劑,且從篩檢試紙、抗體、組裝等開發全程MIT。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造成全球一億七千萬人確診,並有超過三百五十萬人染疫死亡。時至今日雖已有許多COVID-19疫苗可供使用,但由於SARS-CoV-2病毒變種能力超強,極有可能擺脫當前疫苗誘發的保護,讓已經接種疫苗的人仍然有再被感染的可能性。如何讓疫苗具備應付變種病毒的能力,產生完整的保護,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