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1, 2024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癌症免疫療法可望更精準!在癌症研究中,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被廣泛認為是辨認癌細胞的重要標的。近期,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解開EpCAM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以及如何中止這項機制之謎。團隊研發的新抗體EpAb2-6對癌症的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都深具發展潛力,近期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CRISPR / Cas9基因剪刀。使用此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高精度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愈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細胞裡的RNA1 (核糖核酸)壽命短暫,含有正確基因密碼的RNA始能存活並用於製造蛋白質,反之,帶有錯誤訊息的RNA則會被細胞酵素降解死亡。RNA降解機制(degradation)不僅可調控動植物的基因表現量,也攸關於植物如何對抗病原菌入侵,藉此殺死病毒RNA。但此機制何時發生?引發降解的因子為何?過去尚未被完全理解。
儘管新冠肺炎肆虐,氣候變遷對全球的威脅卻從未止息。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創出世界第一株「合成嗜甲醇菌」!未來,此菌可利用由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各式高價值含碳化合物,如:化學品、藥品及燃料等,為碳循環開闢了更多可能性。研究論文於本(109)年8月發表於世界頂尖期刊《細胞》(Cell),被譽為「合成生物學的新標竿」。
若今年冬季COVID-19疫情與流感同時夾攻,人類該如何因應?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由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多年來致力研究廣效流感疫苗,近期又有重大突破﹗團隊研發出「單醣化嵌合血凝集素(chimeric HA)蛋白疫苗」,可對抗各種異株和亞型的A型流感 病毒,減少因誤判病毒株導致疫苗防護力不足的問題,研究成果於今(109)年7月登上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無處安身」,導致防護力逐漸降低。台灣衛福部建議國人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變異,且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可能下降。近期埃默里疫苗中心研究季節性流感疫苗保護力隨著時間下降的原因後發現,其關鍵在於新生成的漿細胞無法在骨隨中找到「定居」之處。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團隊研發出新藥CMS121,已證實能改善小鼠因阿茲海默症所引起的失憶症。該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漆黃素CMS121,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進行治療,經實驗證明,能促進小鼠的記憶力,並延緩腦細胞的退化,將進入人體臨床實驗。
草藥抗疫有研究!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馬徹研究員及詹家琮研究技師合作,首度發現《本草綱目》記載過的「白扁豆」,其所萃取出的蛋白質FRIL可抓住新冠病毒表面的醣分子,進而抑制病毒感染、阻斷其傳播。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抗疫研發方向,論文已於本(7)月24日刊登於《細胞報告》(Cell Reports)。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李華容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之活性物質。
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人受關節退化所苦。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大多來自於軟骨組織的磨損,軟骨組織包覆在膝蓋骨上提供緩衝的功能,一旦軟骨組織變薄變少,開始磨損,就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