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25, 2025

Log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
Password *
Remember Me
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人受關節退化所苦。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大多來自於軟骨組織的磨損,軟骨組織包覆在膝蓋骨上提供緩衝的功能,一旦軟骨組織變薄變少,開始磨損,就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腦部發育障礙所導致的複雜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交溝通、互動及表達上有障礙,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論,普遍認為與遺傳及基因變異有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樹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建構環狀RNA(circular RNA1)在自閉症腦部的基因調控網路圖譜,有助於增進對自閉症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該篇論文已於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體研究》(Genome Research)。
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細胞代謝產生的副產物,也是免疫細胞作戰時的武器,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和環境的影響,累積過多活性氧類卻會形成細胞內氧化壓力,造成細胞的衰老凋零,是許多疾病的根源,研究發現,抗氧化酵素穀胱甘肽(GPx)家族的兩個成員(GPx7和GPx8),雖不具酵素活性,卻可以做為活性氧類感測器,調控氧化壓力來避免運動神經元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產生,並透過相關機制的抑制劑,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
肺癌是全球及臺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腺癌患者逐年增加。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周玉山研究員、施柔合博士後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組織裡的非編碼核糖核酸「PTTG3P」表現愈高,會使癌細胞加速成長,在小鼠實驗中也證實會降低存活率;PTTG3P高表現量的肺腺癌病人,也對臨床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產生抗藥性。周玉山表示,此發現可作為化療用藥參考,有助於延長病人生命。
DNA複製與RNA的轉錄都是維持生命的必備機制,二者都以DNA作為模板,利用上面的遺傳訊息,作為複製與轉錄的依據。然而,當這兩個作用在細胞週期的DNA複製時(S期)無可避免地在同個DNA模板上相遭遇,導致RNA轉錄-DNA複製衝突(transcription-replication conflict;TRC),造成DNA模板的損害機率提高,並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可治療毒品成癮的藥用大麻化合物已成功研發!實驗室發現新的大麻化合物「THCP」,其功效可能是「四氫大麻酚」(THC)功效的30倍。義大利科學家還發現第2種以前未知的化合物「CBDP」,它似乎是「大麻二酚」(CBD)的表親,CBD以其抗發炎、抗氧化和抗驚厥(anticonvulsant)的實用性而聞名。
聽到癌細胞轉移,許多人都會大驚失色,因為這正是導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因。然而,癌細胞為何會由靜轉動,學界至今仍在探索中。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周玉山研究員長期探索與癌細胞轉移有關的基因:PSPC1。近期,周玉山和藍耀東博士後研究員進一步發現其中致癌原理:PSPC1的異常表現將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英雄變反派」,並產生癌細胞轉移等一系列致癌效果。
藉由免疫系統參與攻擊腫瘤而起作用的癌症治療方法已被證明可有效抵抗越來越多的癌症。到目前為止,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腦癌,包括成膠質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這是成人中最常見的腦癌類型,也是原位腦癌中最惡性最棘手的腦瘤。儘管數十年來一直在努力開髮膠質母細胞瘤的新療法,但沒有一個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壽命。實際上,大多數患有這種腦癌的人存活不到2年。
多年來,癌症治療的基礎是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在過去的二十年中,Gleevec® 和Herceptin®等抗體標靶治療藥物透過能辨認癌細胞中的特定分子變化而達到殺癌細胞的藥物,也已鞏固了它們作為許多癌症的標準治療方法。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免疫療法已成為一種被癌症界稱為癌症治療的“第五支柱”的療法,這種療法具有增強和增強患者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能力。
立法院於2019.12.13 日三讀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將醫療器材之管理由過去「藥事法」中抽離,並增訂產品來源及流向資料之建立、部分低風險醫療器材採行電子化登錄、彈性核定許可證效期及業者主動通報義務等制度,不僅加速產品上市的期程嘉惠病患,更能推動產業發展,健全醫療器材之管理制度。